在索契冬奥会上,冰上赛事场地时有无人机掠过,这些用于航拍的无人机既能近距离捕捉运动员的细节表现,也能保证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国内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一架深圳企业生产的六旋翼无人机空中盘旋,一路跟拍五对“星爸”“萌娃”…… “无人机航拍作为一个平台,可想象的空间很大,可搭载的应用非常多。”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杨金铭2月1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无人机已在公共安全、应急搜救、农林等多个领域逐渐铺开。 今年1月,《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发布,规划将无人机列为发展重点,提出“无人机腾飞工程”,重点支持建设无人机产业基地。深圳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0多家无人机研发和生产机构,航拍、警用、搜救等无人机产品远销国内外。然而,国内无人机政策配套落后、监管缺位,低空空域开放步伐缓慢,缺乏相应的产业标准,民用无人机真正腾飞尚期待政策创新破局。 能搜救也可搞航拍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国内无人机民用已在公共安全、应急搜救、农林、环保、交通、电力、气象、影视航拍等多个领域逐渐铺开。 地面的厂房像集装箱一样大小,远山上的树木枝条清晰可见,这是正在自主飞行的无人机航拍的实时拍摄画面。2月21日,深圳一电科技园大楼顶层的无人机试飞场,飞控手通过地面控制接收系统设定飞行路线、高度、速度、时间等参数后,一架多旋翼无人机越过高楼、避开高架电网,飞向远处设定的目标。 今年春运期间,这款无人机航拍曾被用来为春运探路。深圳交警、深圳气象等部门组成的探路组从深圳出发,一路向北开往湖南湖北,沿路搜集路况和气象信息,并通过电台和交警官微等渠道,反馈给深圳车主。深圳交警部门表示,无人机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在拥堵路段,无人机航拍可从空中监控路况。
“目前一电科技生产的无人机,主要用于警用和应急救援。”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显志告诉记者。雅安地震期间,一电科技组织两批人员携四台无人机,从空中侦察灾情、监测山体垮塌情况,再将信息传送给救灾指挥中心;河源水灾、潮州水灾时,无人机飞到救灾人员难以到达的水淹地区,还能利用红外成像仪空中搜寻受困人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朱晓蕊眼下正在参与国家考古部门的“明代长城遗址监测”项目,利用无人机的空中飞行优势,从宏观角度来绘制并监测明代长城遗址。2月18日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城遗址沿线距离长,且比较荒凉,使用无人机经济高效,且数据准确。” 朱晓蕊分析称,无人机可搭载的应用非常广泛。按照型号大小,无人机可分为大、中、小、微型。大型无人机大多为军用,中型无人机常常用于农林业、森林火灾等监控,小型无人机则多用于航拍、警用、搜救等,微型无人机则用于反恐等。总的来说,目前民用领域的无人机多为中小型无人机。
技术实力研发水平全球领先 在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微型仿生无人飞行器设计实验室,进门就可看见一组无人机编队,三台无人机合作编队飞行,这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无人机群飞的创新技术。 上世纪50年代起西北工业大学开始研发无人机。2009年,西工大与深圳签约,无人机民用项目落户深圳,迅速获得发展,2012年西工大深研院宣布签订5亿元无人机民用项目的订单。“民用无人机中,固定翼、旋转翼无人机产品比较普遍。仿生翼无人机技术,西工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西工大深研院研究员练彬表示。记者看到一款西工大自主研发的“天蝉”微型仿生翼无人机,整个机身仅手掌大小,“飞在空中,都有真的小鸟靠近。” 西工大深研院首席代表杨金铭认为,在高科技领域,中国的无人机是与发达国家只有3至5年差距,排在美国以色列之后。在民用领域,深圳目前已有10多家无人机研发和生产机构,无人机航拍、警用、搜救等无人机产品远销国内外。 “深圳无人机的技术可以跟国外相抗衡。”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朱晓蕊对此颇有信心。早在2009年,由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自动化技术中心和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港深无人直升机研究小组,就曾研发出“珠峰号”无人直升机,并成功完成西藏高寒地区飞行测试及航拍试验。朱晓蕊告诉记者,此前在无人机领域,我国大部分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包括作为无人机中枢的飞行控制器部分。研究小组在3年多的研发过程中,掌握了从底层硬件开发、飞行姿态估计、飞行姿态控制算法到飞行平台整合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目前都被广泛应用到深圳无人机产业。 |